【專業課程】幼兒發展:客體關係vs存在現象學2019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課程說明
在心理治療領域談論幼兒發展是承認,與他人的關係是一個人活到世界中的關鍵核心,而且將提供洞察心理治療運作的線索。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第一個相關幼兒發展論述的提供者,而客體關係理論進一步細緻化幼兒在生命的前三年中與第一個主要對象的關係——母嬰關係——的互動理解。以前人為師,存在催眠治療也必須能夠提出自己的幼兒發展論述,才能對比於精神分析學派對幼兒的理解,並提供完整的心理治療視野與治療作為的可能性。

為了提供心理治療師多面向思考,也為了讓存在催眠治療的視野加入幼兒發展的理論領域,本課程安排了客體關係取向與存在現象學取向的幼兒發展內容,並由兩位存在催眠治療學會的資深講師授課。

翁士恆助理教授將從客體關係理論出發,融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的觀點。

李維倫教授則以現象學思考來統整過往對於幼兒發展現象的理解,包括客體關係理論的重要概念,並揭示一個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我」是如何產生的。兩位講師的臨床經驗將使課程定錨在心理治療的實踐之中。

學員在接收了兩方觀點的思考與認識後,不但將對幼兒發展有全新的認識,並且可以參與到兩者的對話之中。本課程也是存在催眠治療取向之心理病理學與兒童治療的基礎。
(注意:日期更新)
時間(已更新)
2019/12/14(六)9:00-16:30
2019/12/15(日)9:00-16:30
2019/12/21(六)9:00-16:30
2019/12/22(日)9:00-16:30
地點
東華台北辦事處(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45號10樓,鄰近捷運:大安站)
【課程安排】第一部分:幼兒發展—客體關係觀點

1、第一講:克萊恩與梅洛龐蒂:客體關係理論與身體現象學的對話
為了談兒童發展與病理學的源起,在第一講我們先將核心導論放在兩位學者對於嬰兒知覺發展的深刻觀察。從克萊恩延續佛洛伊德的心理病理學,我們將探討克萊恩對於意識從無到有,情感因為入世逐漸繁複的進展,也試圖開啟一個超越空間的對話。從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著眼,以身體、符號、語言與空間的現象學觀點,形成我們可以融合精神分析與現象學的探問。

2、第二講:身體、慾望與想像力的驅動:存在位置的成形
以客體關係為主,現象學哲學為輔,我們將回到心理分析的論述基礎:慾望的誕生。從慾望所開啟的入世動力,我們將演繹存在如何在想像力、壓力與防衛機制的運作之下,將時間與空間嵌合入現實的運作脈絡之中。

3、第三講:談壓抑(repressing and repressed) 以及時間的誕生
藉由意識的成形思考,我們進入了防衛機制的運作脈絡。在第三講,我們將焦點放在「壓抑(repression)」這個防衛機制與其時間性(temporality)的本質,將有一個有趣的探問:人如何獲得時間?如何在時間感中運作人性。

4、第四講:論依附與失落:獲得恆存客體的方法與代價
在第四講,我們已經有足夠的知識了解客體的諸多特性。在這最後一講,我們將回到客體的情感本質,回到客體關係從無到有的「第一次運作」,回到以第一個客體關係運作第二個客體的「第二次運作」,回到心理分析的伊底帕斯基底,以世間繁華的知覺統合結束我們的專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課程安排】第二部分:幼兒發展—存在現象學觀點
本課程以現象學思考來統整過往對於幼兒發展現象的理解,並揭示一個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我」是如何產生的。對於幼兒不同發展階段中所呈現出來的「我」的痕跡,我視之為種種情況下的存在經驗者。根據成長不同階段所顯現的經驗特徵,可以將出感觸者(the sensory agent, 0-3個月)、體感者(the kinesthetic agent, 3-6個月)、具身者(the embodied agent,7-18個月)、稱名者(the name agent, 19-24個月)以及稱我者(the I agent, 25-36個月)。

1、第一講:從感觸者到體感者:發展階段與臨床意涵
感觸者,意指幼兒此時以感觸經驗為主,而這樣的感觸經驗不能以成人的經驗來想像,必須回到沒有時間空間、沒有個體分別的狀態來理解。體感者,意指嬰兒開始經驗到經由動作所產生的體感(kinesthetic)經驗。這些經驗將給予嬰兒獨自啟動(auto-initiate)的差別感受經驗。

2、第二講:具身者:發展階段與臨床意涵
具身者,幼兒經驗到了關鍵性的鏡像階段。通過從鏡像中認出自己,幼兒獲得了「在空間中的身體」。

3、第三講:稱名者與稱我者:語言世界的存在者
稱名者,原本經驗中的「這裡」,在「這裡」的經驗者,獲得了名字。有了名字,就能夠進入語法之中。稱名者以他人稱呼自己的名字來自稱,是為受格。而稱我者,能以「我」自稱的作者,「我」是一個超越所有情境的觀看位置,它不是一個直接經驗,但可以疊加在所有直接經驗之上。這樣的「懸浮觀看者」位置,不在直接經驗層次,而是一種生成。經由「我」這個稱呼,在語意世界中有了一個位置,一個可以跟其他條件關連起來的「字-存在者」。

4、第四講:幼兒發展與意識三重構作
存在催眠治療以語意意識、圖像意識與體感意識的三重意識構作來說明催眠中的意識狀態運作。本課程的幼兒發展考察進一步揭示了此三重意識構作的性質與存在意涵,如此也深化了存在催眠治療之療效運作的理解。
講師簡介
【李維倫 教授】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師承臺灣人文科學心理學的先行者余德慧先生,李維倫教授關注臺灣本土心理療癒現象,聚焦於心理治療的核心原理,在學理與實務上創立了具本土性與普遍性的存在催眠治療。目前正進一步探究轉移存有狀態的經驗(experiences that alter states of being),並希望以此帶動臺灣人文臨床心理學的展開。


【翁士恆 教授】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特聘資深講師
臺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創會理事

曾任兒科臨床心理師多年,長期與早療、家暴與性侵領域之兒童工作。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諮商與臨床心理治療學系博士學位後,於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任教。專長除兒童的心理病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心理分析與兒童相關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之外,也因為對於「受苦」的心理治療本體關注,有著以倫理為核心的臨床實踐取向。
報名資訊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ahPDDSBbsPiznpVZ8 

▎人    數:上限30人 (15人以上開班)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若有學分需求請主動告知主辦單位)

課程費用
原價12000 / 九折10800 / 八折9600
 
符合底下四個條件之一者,打九折,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者,打八折。
1、本會會員。
2、開課前四週(2019/11/17)完成報名與繳費者。
3、兩人以上同行報名者。
4、在學學生(需將學生證掃描檔或照片email至本會信箱:existential.hypnotherapy@gmail.com)。
繳費方式與注意事項
▎匯款資訊:  
銀行:台灣銀行(代碼:004)
帳號:018001004709
戶名: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匯款完成後請於3天內,將帳號後五碼email至本會信箱:existential.hypnotherapy@gmail.com
※若已事先匯款完成者,可將帳號後五碼填寫在報名表單中,無須另行寄信回覆
※將於10個工作天內寄發確認信函至您的信箱

▎繳費確認、發票事宜與行前通知
A. 待確認完您的繳費資訊,我們將於10個工作日內以email回覆確認您已完成報名手續。
B. 收據將於課程當天提供(或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寄發)。
C. 開課前一周會寄發開課通知,若未收到,請來信確認。
D. 若因人數不足或天候因素取消課程,也將以email方式通知。

▎退費機制 
A. 2019年11月28日前取消報名,扣一成行政費用後將餘額全數退還,之後取消報名則不予以退費,敬請見諒。
B. 若主辦單位因人數不足或遇天候因素問題取消,將全額退費,不另扣手續費用。

▎注意事項 
※時數證明:完成本課程之學員將發給「專業課程I/2. 幼兒發展:客體關係vs存在現象學」24小時證明。
※為尊重講師之智慧財產權,及其他學員隱私與權益,禁止錄影、錄音與攝影。
※本課程包含講演與演練,具連貫性,學員請儘量一次完成。若必須請假,可於下次開課時補課,惟以12小時內為限。
主辦與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協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姓名 *
E-mail *
請務必確認mail填寫正確,以免錯失課程資訊。
連絡電話 *
服務單位/就學單位 *
職稱 *
繳納費用 *
會員身分 *
團報名單
轉帳帳號後五碼
若已事先匯款完成者,可將帳號後五碼填寫在報名表單中,無須另行寄信回覆
其他疑問或建議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