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電影融入教學課程設計工作坊】
人權電影_影像教材分享會
分享將於2019年6月出版之四本影像教育教材,分別為「超級大國民」、「雨季不再來」、「第六十九信」、「借問阿嬤」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富邦文教基金會、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一、緣起:
2017年韓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臺灣大賣,在轉型教育上努力的老師,亦會藉由這部劇情長片作為引起同學關注人權與歷史的契機,雖然電影有諸多改編,但這樣帶有「公共性」與「社會性」的電影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並開始思考國家暴力、自由與民主等看似遙遠但與自身相關的議題,回看臺灣,解嚴至今30年間,臺灣經歷了政黨輪替,但轉型正義的路途依然艱辛,面對一出生即享有言論自由,民主社會的年輕人,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與他們討論這段臺灣的過去,轉型正義對現在的青少年來說,又是什麼樣的理解?本次的影像教材分享會希望透過介紹四部不同類型、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影,搭配影像解析教材,與教師分享以影片切入教育現場的可能方法。

富邦文教基金會長期舉辦青少年課程、營隊,發現部分(幾乎可說大部分)青少年對於臺灣歷史的無感、對關心周遭人事物的沒有好奇心,加上生命經驗的單薄與缺乏,我們很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引發青少年對於看似與自己無關,但實則不然的重要價值討論帶入他們的生活中,自2014年開始開辦的《全國巡迴電影學校》計畫,嘗試找到一種透過影像介入學生視界的方式,以「影像」做為主體的討論方式,不只增進同學的媒體素養,更讓同學在影像的元素中,發現不曾觀看的細節,進而詮釋意義,找到觀點。再回顧臺灣的電影歷史,從電檢制度到政宣電影,本身就曾經是國家暴力行使的機制之一,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統籌馮賢賢曾說:普遍的國家暴力史讓觀眾對人權電影具有共感,另一方面,「人權電影卻又是最難以輕鬆觀看的,因為它觸動了人類最野蠻、最殘酷、最不堪的暴力經驗。無論受害者抑或受害者,皆不忍卒睹。」當我們從電影出發,從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電影,探究影像內的人權主題,將有機會透過電影來傳遞「人權」這樣的抽象價值,複雜的人權電影將可以刺激學生思考自己所欠缺的,甚至對威權、暴力進行反省。

本次分享會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結合博物館的資源,讓白色恐怖歷史的史料可以更齊全的補充給老師,也期待未來博物館可以成為教育場域的延伸,結合全台灣的不義遺址,讓台灣的威權歷史不只是教科書上的文字,而是更加立體的被觀看與感受。隨著國家人權博物館五月份公布的「校園白色恐怖地圖」,將討論從學生每天生活的校園中切入,在學生或是老師預備談論這些經驗時,希望這組與轉型正義相關的人權電影選片,可以成為老師們教學現場教學的助力。

二、活動內容:
分兩階段系列研習-
│系列一-電影研習_教材分享│7月23日-24日│
由專業影評人分析影像中的符號、影像元素埋藏的觀點,電影所帶出關於權力、階級、轉型正義等等的意涵,探討電影中畫面的安排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在人權主題下,導演、創作者如何帶領觀眾進入故事的邏輯以及傳達訊息?並以此為出發討論影像與人權教育的各種可能性,透過劇情片、紀錄片,實驗片等不同類型,累積對影像做為一種討論人權議題可能之各方面知識與閱讀的經驗。

※ 請參加老師於研習前自行完成電影《超級大國民》的觀影。
※ 全程參與者方可索取教材
※ 請於108學年度期中安排一次課堂電影放映,並回饋課程內容。


│系列二-文化體驗與討論│7月25日-26日│
本階段課程希望可以創造在「人權」主題下,可以配合發展之教學活動,在感受上或是在知識上做不同程度的補充,並邀請參與教師一起面對面討論,透過不同專業科目教師的參與,活化且豐富每一次的課程討論,一起可以進入教學現場被「觀看」與「討論」。
1.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認識白色恐怖歷史
2.校園白色恐怖的討論
3.數位科技時代下的人權危機講座
4.延伸教材「議題手冊」編輯與討論

※ 須全程參與【系列一】課程者方可繼續參加。
※ 全程參與兩系列研習之教師可申請任教學校至研習會場往返交通費,未來於校內開設人權融入相關課程時,亦可向富邦文教基金會申請講師到校授課以及發展校外參訪課程合作。
※ 系列二課程若人數未達25人則取消,另擇期辦理。

● 研習人數:35人以上,為顧及研習品質75人即招收額滿。

● 參加對象:全國高中職教師,不限任何科目
    ---非雙北地區以外老師可申請住宿,將協助安排住宿

● 研習地點:
-第一階段課程:台北文創大樓6樓會議室與(觀影至誠品電影院)
-第二階段課程: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研習費用:本次研習為免費
※  但請老師於108學年度於學期中安排一次課堂電影放映,並回饋課程內容。

本次研習與人權教育資源中心合辦,由資源中心協助申請研習時數,以及課程資源挹注
請欲報名老師同時填寫此表單,並登入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進行報名
網址:http://www3.inservice.edu.tw/ 搜尋以下資訊:
研習名稱:人權電影融入教學課程設計工作坊
課程代碼:【系列一】2659041【系列二】2659042,請先確認是否完成【系列一】報名
研習時數:
【系列一】全程參加者核予研習時數16小時。
【系列二】全程參加者核予研習時數8小時。

●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08年7月16日止。

【研習電影介紹】

《超級大國民》萬仁 (1995)
許毅生因50年代參與政治讀書會而遭判處無期徒刑,因無意出賣好友陳政一,使陳被槍決,而在獄中,許也與妻子離婚,而導致妻子自殺,女兒也失去依靠。16年後許毅生出獄,對於陳的死充滿愧疚,因此自囚於養老院十多年,一次心臟病發契機,許搬回女兒住處,經由探訪當時受難的獄友與關係人,藉此找尋陳之墓地,面對自己對老友以及妻子的愧疚。

《雨季不再來》Mahamat-Saleh Haroun (2006)
男孩出生前,父親就死於內戰,男孩循線找到了現在已成為麵包師傅的仇人,成為他的學徒,但卻始終開不了槍……。本片以寫實的手法,探討非洲內戰對人性的影響,也為莫札特歌劇「狄托王的慈悲」提出了寬恕與和解的當代新義,除了土地的貧瘠,心靈情感上的枯竭,讓他們只能困在暴力和仇恨之中。這場人性的乾旱,究竟何時才能等到甘霖降臨?

《借問阿嬤》Bálint RÉVÉSZ (2017)
三位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向他們的阿嬤請教二戰回憶:她們分別曾是英國特務、納粹德國舞蹈員、集中營的匈牙利共產黨生還者。國族對立成為她們長久的心結,但阿嬤們敵不過兒孫的邀約共聚一堂,歷史回到人與人直接的對話上,也成為阿嬤和兒孫一起重寫的家庭故事。這部片為2018年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青少年評審團獎得獎影片,此評審團由全臺灣各地16-18歲青少年組成,代表臺灣的新世代觀點。

《第六十九信》林欣怡 (2016)
為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施水環所寫的獄中家書的再書寫,試著將施水環最後一封家書那一片空白顯影,敘述那段不可見的影像。影片由三種人稱視角構成敘事:沈默無聲的書寫者(政治受難者施水環、施至成)、不現身的現世在場者旁白(受難者女性家屬)、第一、二、三人稱交錯的當代事件行動者的話語。


【講師/團隊介紹】

--徐偉群--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曾任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召集人,長期關注司法改革、民主人權等議題,現在同時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林傳凱--
歷史研究者,現服務於中研院。從事相關歷史調查已十年。

--蔡世宗--
畢業於法國里昂二大電影研究所。曾擔任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國際聯絡人,電影文章散見於《放映週報》、《紀工報》、《電影欣賞》。

--陳平浩--
影評人、電影講師。在電影院、電影社、以及電影研究室度過了大半的青春。曾經擔任《放映週報》的專欄編輯和採訪記者。長年寫作一種介於「影評」和「論文」之間、篇幅漫長的電影文章,散見於《破報》《周刊編集》與《電影欣賞》等刊物。

--孫世鐸--
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兼任講師,從事以藝術為方法的青少年培力、社會溝通與台灣主體深化工作,並參與策畫各類論壇、放映行動。




※工作坊相關問題可寫信至:ring@youngvoice.tw 
或電02-27048856#735 富邦文教基金會 楊詠齡小姐  02-22182438 #307 國家人權博物管 何友倫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研習課程
1.姓名: *
2.手機: *
3.連絡信箱: *
4.任教學校: *
5.任教科目: *
6.是否擔任學校行政職務: *
--擔任職務名稱:
7.是否開設過人權相關課程: *
8.是否參加過相關研習活動? *
Required
9.是否為學科中心研究教師 *
--請填寫什麼學科中心
10.請勾選您運用電影作為教學媒材之課程進行方式 *
Required
11.請概述您參與本次課程的原因及對課程的期待 *
12.是否參加系列二課程? *
13.是否需要協助安排住宿? *
若上題只勾選參加第一階段,安排住宿日期為7/23,若參加兩階段課程,將協助安排7/23、24、25三日住宿。
※ 肖像授權&著作權授權須知(請勾選表示知悉並同意) *
Required
備註:
若您有其他問題,歡迎提問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form was created inside of 青少年發聲網.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