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沉睡的天空之城(文意測驗)
溫士凱
  當午後的人潮散去,我靜靜的坐在山的這一頭,望著陽光穿透厚厚的雲層,灑在馬丘比丘的遺址上。在柔柔的光影中,欣賞這片彷彿從書本中走出來的美麗,每一個片刻,每一個轉身,都是那麼讓人屏息。
  馬丘比丘是日本動畫天空之城的藍圖,這座古城位於祕魯南方,海拔兩千四百多公尺,因地處偏遠,要先搭巴士翻山越嶺,再換火車及一段巴士才能抵達。這趟山線景觀之旅,沿途穿越山川、森林及隧道,金黃璀璨的日光,襯著窗外綠意,自然愜意的感受,讓人嘴角不禁輕輕揚起。
  來到入口處,心情正振奮著,天空卻飄起細雨。友人看見我緊鎖著眉頭,笑笑的說:「資料顯示,這樣的天候是很正常的。別擔心!再說,就因為這些雲霧細雨,更能凸顯馬丘比丘的與眾不同之處,不是嗎?」這一說,讓我的心情陡然轉換,眼前的細雨彷彿清透的輕紗,讓古城籠罩在難以捉摸的神祕氛圍中。
  沿著彎彎曲曲的石頭路拾級而上,站在制高點從高處往下看,可以見到整個古城的規畫,建築物排列得井然有序。古城後面的那座山,環繞著半個古城,形狀像極了一個仰望著天空的巨人。當這期盼已久的古城就在腳下時,我內心澎湃不已,想對天空大喊:「馬丘比丘,我終於來了!」
  進入城內,必須穿越一座巨大石門,門上的巨石有幾十噸重。進去之後,先看到用石頭堆砌的小空間,從窗子往外看,不遠處就是梯田,眼前的山和河谷,形成一幅幅讓人嘆為觀止的風景畫。原以為古城沒多大,實際走在其中時,得知這裡細分成神廟區、文教區和住戶區等。這些遺跡,有些已殘敗不全,只能憑想像去還原。
  深入馬丘比丘,越發覺得這裡實在是神奇玄妙。比如「拴日石」,它是一塊凸起的巨大石頭,可以用倒影判斷時間。還有一顆巨石,如同天然的「指南針」,友人把身上的指南針放在上面,這顆巨石的位置竟準確的指向南北方。
  眼前這片看似繁華文明的遺址,究竟是如何搭建的?在印加帝國時期,由何人所建,城內居民又如何消亡的,至今依然是未解的謎!這裡所有的建築石材,都是從外地或六百公尺下的河谷運送上來,再一塊一塊堆砌而成。我一手撫摸那磨光的大型石牆,看著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接縫,是如何完美的接替著,與埃及金字塔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在我望著遺址,對古人的智慧百思不得其解時,幾隻祕魯國寶「羊駝」在眼前現身,其中一隻回眸看了我一眼,彷彿正用著牠的杏圓大眼告訴我:「很多事不用太圓滿,留些白、留些無解,才會有想像的空間及傳奇的故事可寫……。」
  那一瞬間,一個微笑,我懂了!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年級 *
17 points
班級 *
17 points
座號 *
18 points
1.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提到「古城後面的那座山,環繞著半個古城,形狀像極了一個仰望著天空的巨人。」這句話中的「巨人」是用來形容下列何者?ˉ *
3 points
2.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下列何者不是在描寫馬丘比丘的景致?ˉ *
3 points
3.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什麼樣的際遇讓作者的疑惑解開?ˉ *
3 points
4.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當作者到達馬丘比丘後心情的轉變為何?ˉ *
3 points
5.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下列哪一句話不是描寫馬丘比丘建築的特色?ˉ *
3 points
6. 有關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ˉ *
3 points
7.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到馬丘比丘依序要搭乘哪些交通工具?ˉ *
3 points
8.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什麼事件讓作者心情轉變,學會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待?ˉ *
3 points
9.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資料顯示,這樣的天候是很正常的。別擔心!再說,就因為這些雲霧細雨,更能凸顯馬丘比丘的與眾不同之處,不是嗎?」這句話是誰對作者的開導?ˉ *
3 points
10.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提到「那一瞬間,一個微笑,我懂了!」這句話與下列哪一個詞語的意思相近?ˉ *
3 points
11. 根據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下列何者不是作者到馬丘比丘沿途看到的景色?ˉ *
3 points
12. 根據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作者沒有介紹下列何者?ˉ *
3 points
13.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透過作者旅遊的經歷,讓我們學到什麼道理?ˉ *
3 points
14.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作者描述「它是一塊凸起的巨大石頭,可以用倒影判斷時間」,「它」是指下列什麼事物?ˉ *
3 points
15. 下列有關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的敘述,何者正確?ˉ *
3 points
16. 在沉睡的天空之城一文中,從下列何者可以看出古城範圍廣大?ˉ *
3 points
Submit
Clear form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