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鳴清揚:台灣當代藝評思考》講座
想知道藝術評論是怎麼形成的嗎?
藝術評論創作和視覺藝術創作分界又在哪裡?
小編就認識不少藝術評論家同時也兼具視覺藝術家的身分!
講座邀請五位藝術評論家談如何在這條漫漫藝術之路下,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本次講座分為三個部分,透過藝評家們的互相交流,用不同角度探討台灣藝評的現況,試圖將目光聚焦在台灣當代藝術環境上,討論對於當代藝評的看法,勾勒出台灣藝文環境的發展及未來展望。



📍講座資訊
15:30-16:20 | 藝文機構和藝評人之間:當代藝評實踐
與談人:林可凡/王瑀/胡鐘尹

16:25-16:55 |「超越藝評的書寫式」:多元斜槓之路
與談人:高立哲/吳軍

17:00-17:50 | 年輕世代的藝評養成與展望
與談人:林可凡/王瑀/胡鐘尹/高立哲/吳軍

⏰日期:2023/10/04(三)
📌地點:中正紀念堂三樓4展廳(100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WvX2k9


📍藝評家介紹
胡鐘尹 Jung Yi Hu
東海大學美術系畢 - 主修西畫創作,以創作認識、理論研究、實務工作整合藝術覺知的進行式,藝評慣常以現象學(phenomenology)式書寫,研究藝術家面對創作載體之可感「質料物性」(material) 延伸本體存在、心理分析、實踐作動之精神交感與哲思探討。現以獨立研究與撰稿為主,文章散見於《非池中藝術網》、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美e讀誌 線上電子報》、香港藝術地圖《Art Plus》及畫廊與藝術家邀稿。

高立哲 Tmana Lijhe Gao
1985年生,台北人,研究所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
近年來深耕於新北市烏來部落,從事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採集,研究泰雅族群的傳統文化知識,在部落學習編織工藝與族語。未來持續關注台灣原住民族群權益與新聞事件,並策劃相關原住民議題展覽之工作。

吳軍 Jyun Wu
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主修藝術理論與評論。曾任職於藝廊、展演機構、新創公司。目前為自由工作者,生活於臺北、臺中。
近年研究以臺灣美學研究、藝術與社群媒體觀察、跨域書寫,三方面為主軸。近期以自身創業與社群媒體經營為發展重心,希望融合個人經驗進行跨域整合與研究。

王瑀  Yu Wang
彰化人,長期生活於台灣南部,認為自己的正職是貓咪監護人,目前罐頭的經費來源為生產藝文相關展覽報導、評論等文字。以台灣南部為主要書寫地域,關注的藝術家創作類型,為思考「地方」相關之創作、展覽,當藝術家將個人記憶、經驗作為某種創作材料時,分析創作路徑,及其創作與城市歷史、文化間的認同生產之關係。

林可凡 Ko Fan Lin
生活並工作於台灣,台北,畢業於格拉斯哥藝術學院(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當代藝術策展實踐研究所與瑞典皇家藝術學院(Royal Institute of Art)集體實踐研究後研究所。研究領域及興趣為跨物種對話、女性主義理論與後殖民論述,現持續關注非人類敘事在當代藝術、生態、政治、自然及文化語境下的討論,試圖理解臺灣後殖民情境中的不同聲音。

-

《藝鳴清揚:台灣當代藝評思考》實體講座 暨 2023鴻梅新人獎聯展特展開幕
|14:00-14:55 |開幕式 (開幕影片首播)
|15:00-15:20 |藝術家作品導覽
|15:30-17:50 |藝鳴清揚:台灣當代藝評思考
|17:50-18:00 |Q&A

也想參與當天的開幕式及藝術家作品導覽嗎? 快點擊下方的連結報名吧!
✨開幕式及作品導覽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QZ6v6M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Email *
姓名 *
聯絡電話 *
2023鴻梅新人獎聯展10/4開幕活動藝評講座-參與場次
*
Required
關於講座及展覽,好奇或想要向講者提問的問題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