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境與補遺──葉世強藝術檔案再考掘

一位藝術家如何理解另一位藝術家的檔案?2015年,藝術家葉偉立(1971–)受策展人張頌仁之邀,開始著手整理並修復前輩藝術家葉世強(1926–2012)在灣潭和水湳洞的故居。為了投身此項計畫,葉偉立帶著家人移居水湳洞,以大量身體勞動進行故居空間修復,並結合對葉世強作品、影像、文物的檔案研究,同時他更透過攝影創作,重新詮釋了葉世強的生活空間與精神世界。
葉偉立的實踐,除了是帶著致敬意味的精神化境,也是對於懸欠的藝術檔案研究之補遺。如今,整理好的兩棟建築物,將成為葉世強故居紀念館及檔案中心。去年出版的《星移:葉世強/葉偉立》一書,則匯集了現階段的梳理研究成果,並紀錄了兩位藝術家跨時空的精神交會。
作為2023年「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的第二場公眾活動,本次座談將邀請藝術家葉偉立與獨立策展人暨香港漢雅軒總監張頌仁,從促成葉世強故居計畫的契機談起,分享他們各自對藝術家檔案的看法。此外,葉偉立也將進一步從「藝術家作為檔案員」的獨特視角,談論他是如何在這一項橫跨數年的計畫中,思考另一位藝術家的過往脈絡。


時間:2023.05.20(六)13:30-15:00
地點:CREATORS空間102 共享吧

*
本場座談將同步於C-LAB YouTube直播,現場參加請事先報名。

 

講者
葉偉立
1971年出生於臺灣台北,11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1994年自南佛羅里達大學攝影藝術學系畢業,1997年取得羅德島設計學院攝影藝術碩士學位。研究所期間,於布朗大學修讀實驗性文學研究所課程深化其在位移、同化、文化認同與種族政治之創作與論述思考。在美時期,葉的作品陸續展出於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布朗士美術館與國際攝影中心等地。
2002年初返台定居,葉以藝術家、策展與發起者之身份,活躍於國際展示與收藏。長期以來,透過對自身與所居住城市之關注,結合影像、文字、物體和空間改造行動,探索集體實踐中的個人動力及所喻含之個體與政治社會學的關係,顯見於其大型創作計畫中,包括《寶藏巖泡茶照相館》及持續進行的《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自2015年至今,葉偉立關注已故藝術家葉世強之藝術生命的敘述與挖掘,透過清理故居的勞動與攝影實踐,進而堆砌與探索藝術家個人史、美學脈絡與歷史環境之間不同介質的相互關係。葉目前居住與工作於台灣水湳洞。
作品曾展出於台北雙年展(2004、2010、2012、2016)、台北寶藏巖藝術共生聚落(2006)、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藝廊(2007) 、台灣雙年展(2008)、加拿大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中心(2008)、上海雙年展(2012)、英國倫敦薩奇藝廊(2015)、香港藝術中心(2015)、立陶宛國家圖書館(2019)、巴塞隆納艾斯普隆塞達藝術文化中心(2020)等。

張頌仁
策展人,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客座教授,香港漢雅軒總監。張頌仁近年關心的命題是中國當代藝術對世界的回饋。1980年代以來,他的策展實踐推動了中國藝術在國際的發展。
近年推動的項目包括:「嘉禮堂」的《儀禮》復原項目;「西天中土」印度和中國的藝術與社會思想交流;「雅集園林」 中國展示文化的當代實踐;「亞際書院」發起的學術項目。

 ---------------------------------------------------------------------------------------------

更多「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公眾活動  
https://clab.org.tw/project/iast/


▶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填寫表單即代表報名成功,活動前將再寄發提醒通知。因C-LAB信箱易被Gmail判定為垃圾郵件,若沒收到請查看垃圾郵件。
▶主辦單位保有因應疫情狀況調整與變更活動之權利。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姓名 *
請提供E-mail *
活動前將寄發提醒通知,因C-LAB信箱易被Gmail判定為垃圾郵件,若沒收到請查看垃圾郵件。
性別 *
年齡 *
居住地 *
職業 *
請問這是您第幾次參與C-LAB活動? *
請問您是如何得知本次活動訊息?(可複選) *
Required
吸引您參加本次活動的原因為何?(可複選) *
Required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