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台灣的歷史06清帝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01變動的移民社會(選擇03)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年級 *
班級 *
座號 *
51. 清帝國治理初期,臺灣移民大多來自閩、粵,這些移民基於種種因素,常發生族群之間的「械鬥」,或是民眾聚集抵抗官府的「民變」事件。請問:下列何者是發生「械鬥」的主要原因?  *
4 points
52. 下列何者屬於閩、粵移民祭祀的原鄉神明? *
4 points
53. 四姐妹訪問了爺爺奶奶關於家族在清代移民到臺灣的故事,發現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廣東潮州,訪問完後,四個人各自整理了重點,但其中有人記錯爺爺奶奶的話了。請問:四人當中哪些人的說法正確?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54. 艾倫和米卡莎參加臺北二日遊行程,到了某地後導遊介紹道:「此地為傳統的閩南聚落,居民大多為福建移民之後代。」但艾倫卻發現,在這個地方有一座屬於客家移民所祭祀的三山國王廟,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此廟香火稀少,且疏於管理,和附近其他熱鬧的宮廟差異很大,直到近幾年才有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工程。關於上述閩南地區中的三山國王廟之推論,最合適的為下列何者?  *
4 points
55. 君毅在網路上看到一張位於新竹巿的進士第照片,為清代「開臺進士」的住所。請問有關此時期臺灣漢人社會的文教發展,下列何者正確?  *
4 points
56. 「大觀書社」建於同治12年(西元1873年),位於新北市板橋區林家花園旁,現為國家三級古蹟。當年板橋林家捐資興建書社,教育漳泉子弟習文,就是為了要促進雙方族群融合,以化解「漳泉械鬥」後的仇視心理。此外,「大觀書社」也是廟宇,同祀供奉文昌帝君和孔子,帶動了當地的文教風氣。請問:根據以上短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4 points
57. 老師在說明清代臺灣社會的文教發展時,展示了一幅〈番社采風圖〉,圖中有一群小孩正在念書。下列哪一個同學發表的內容,較符合當時的臺灣社會?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58. 清帝國時期,許多閩南人移民臺灣,他們主要是由何處移入?  *
4 points
59. 雖有渡臺禁令的限制,閩粵移民仍不計九死一生,甘冒波濤之險渡海來臺,原因為何?  *
4 points
60. 清帝國時期臺灣民間的武力衝突頻繁,下列何者不是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人群分類的依據?  *
4 points
61. 孫老師發問:「清帝國時期的臺灣社會經常發生械鬥,原因有哪些?」以下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是錯誤的?  *
4 points
62. 清帝國時期,臺灣發生社會動亂的因素主要包含哪些? (甲)吏治不良 (乙)官逼民反 (丙)祕密結盟盛行 (丁)貪汙腐敗  *
4 points
63. 清帝國時期,臺灣首次大規模的反清事件為下列何者?  *
4 points
64. 清帝國時期臺灣面臨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最常見的是下列何者?  *
4 points
65. 清帝國時期,臺灣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而下表是當時所發生的三大民變,若依其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66. 臺灣在大航海時代與清帝國時期均發生大規模的反政府事件,百姓揭竿起義,對統治者表達嚴重的不滿。請問:下列哪一事件發生的時間最晚?  *
4 points
67. 附圖為《臺灣通史》的部分內容,根據圖中文字的敘述,可知當時臺灣民變頻仍的原因為何?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68. 「這起發生在同治年間的民變,自西元1862年起事開始,共歷時四年多才平定,其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布整個臺灣中部。」請問:上述民變的發起者為何人?  *
4 points
69. 清帝國時期,臺灣民間眾多群體間時常發生械鬥,下列何者不是當時臺灣社會發生衝突爭執的因素?  *
4 points
70. 附圖是《臺灣史圖集》中的漫畫,漫畫的主題可能為何?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71. 假如我們將朱一貴事件和林爽文事件做一個比較,其共同點為何?  *
4 points
72. 械鬥之後,各族群為了預防衝突再起,通常會加強各種防禦工事,這種情形對臺灣可能造成下列何種影響?  *
4 points
73. 清帝國統治時期,臺灣社會械鬥與民變不斷,關於這些衝突發生的主要原因,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
4 points
74. 清帝國時期移居臺灣的漢人,常因許多因素而產生衝突。以下何者不是當時發生衝突的主要因素?  *
4 points
75. 臺北市芝山岩地區現存清帝國時期建造的隘門古蹟,這個管制人員出入的「隘門」,其作用為何?  *
4 points
Submit
Clear form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