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劇場|過時的價值觀?重看「愛與和平」的意義】
“What’s so funny about peace, love and understanding?”

電影《迷失東京》的主角,是一名遇上中年危機的過氣演員。在他和年輕女主角唱卡拉OK的一幕,導演安排了他演唱1974年的流行曲〈Peace, Love and Understanding〉,以選曲側寫他的土氣。「愛與和平」在六、七十年代,曾是屬於年輕一代的時髦聲音,但時至今天,它作為過時價值觀的形象,比它曾短暫流行的日子還要漫長。在香港,它甚至會被貼上「左膠」的標籤。為何如此平白的口號,也會受人唾棄?

二戰過後,作為美國未來社會棟樑的嬰兒潮年輕人,他們不甘安於當時的社會制度,並在反戰風潮的背景下,掀起了一場反文化運動。他們以流浪的生活方式,表達對民族中心主義和國家發動越戰的不滿,高舉「愛與和平」的旗幟,發展出獨有的文化。被稱為「嬉皮士」的他們,關注各種社會議題,提倡和平示威,更令音樂感染他人,促成「世界音樂」的崛起。

嬉皮士文化在後世引來不少爭議,從當年的地下文化,到近年的「大愛當道」,直至今年爆發舉世矚目的戰爭,或許這正是回顧「愛與和平」的好時機。這個在嬰兒潮一代在年輕時喊的口號,還值得我們跟隨嗎?我們想以音樂為主軸,重新認識這個文化。

日期:2022 年11月20日(日)
時間:1430 - 1630
地點: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尖沙咀文化中心)
費用:

是次活動將分成兩部分:先以體驗劇場方式,從音樂史角度介紹嬉皮士文化的興起與衰落。第二部分是講談環節,以文化批判的視角重視「愛與和平」的現代意義。活動不設門檻,適合任何人士放鬆參與,沉醉世界音樂的旋律,感受Love & Peace 的氛圍。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稱呼 Name *
電話號碼 Contact Number *
電郵 Email *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