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日本統治下的臺灣03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是非01)
殖民統治下的臺灣社會
不平等的待遇
  日本人統治臺灣期間,歧視臺灣人,在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的待
遇。
  教育方面,建立現代的教育制度並大力推動兒童就學,提高民眾的識字率,目的在順利執行政府所推行的政策與命令。但是,日本人和臺灣人上不同的學校、學習不同的內容。
1. 在臺灣的日本兒童就讀「小學校」。他們受教育的年限比較長,學習的內容也較深。
2. 一般臺灣兒童進入「公學校」接受教育,主要學習日語與生活基本知識,例如:守時、守法、注意禮儀及衛生等。
3. 在「蕃童教育所」上課的原住民族學童。
4. 日本建立現代的教育制度,增加女性受教育的機會。

  政治方面,臺灣人大都只能當職位較低的公務員,而且薪水比日本人低。
  經濟方面,日本政府控制米、糖、樟腦等交易,並制定法令以協助日本人掌握大型企業。
5. 在日治時期,採收甘蔗後,臺灣勞工用臺車將甘蔗運送到製糖廠。
6. 臺灣諺語「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意思是說天下最笨的就是種甘蔗交給會社(糖廠)秤重、製糖的人了,由此可了解蔗農心中對日本人的憤恨與不平。


萌芽中的社會運動
  由於日本政府不平等的對待,臺灣人民為爭取權益,展開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知識分子們所發動的運動。例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發動多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後來日本政府舉行臺灣第一次的議員選舉,使原本全部由日本政府選派的地方民意代表,改為部分由臺灣人民選舉產生。

林獻堂與蔣渭水均以非武裝抗日的方式推展文化運動,是追求民主自由的先驅。
1. 臺灣民眾向日本國會提出「設置臺灣議會」的要求,爭取臺灣自治的權利。
2. 臺灣在日治時期舉行第一次的議員選舉。

  林獻堂、蔣渭水等人也創立「臺灣文化協會」,以發行報紙、雜誌,舉行演
講、文化劇及電影欣賞等活動,批評殖民統治政策、宣揚民族主義、傳播各種現代知識。
3. 臺灣文化協會以啟迪民智為主要宗旨。
4. 為感念蔣渭水對臺灣民主的貢獻,政府設立「蔣渭水紀念公園」。

  這股風潮吹到臺灣各個階層。之後,有許多政黨、聯盟團體紛紛成立,喚起臺灣人民捍衛權益的覺醒與抗爭。
5. 臺灣民報是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發行的刊物。

皇民化運動與戰爭
  西元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總督府為拉攏臺灣人民齊心投入戰爭,便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例如:鼓勵民眾使用日
語、改成日本姓、穿著和服、採行日本風俗和禮儀、參拜日本神社等。
1. 皇民化運動推行「國語家庭」制度。任何家庭只要整天講國語(日語),獲得「國語家庭認定證書」,就會有較好的優惠待遇,如食物配給等。
2. 日本政府鼓勵臺灣人民改用日本姓名,例如:蕭清藏改成了芳山清藏。
3. 日本人要求公學校的師生參拜神社,試圖使臺灣人民改變信仰,成為日本皇國子民。
4. 學校在舉行朝會時升起日本國旗,藉此強化臺灣學生的日本民族意識。

  為了準備戰爭所需,日本政府開始在臺灣發展與戰爭有關的工業。
  戰爭期間,臺灣人民被徵派到中國、南洋各地作戰,造成數萬人死亡;還要配合挖防空洞、建機場,甚至遠赴日本參加製造飛機的工作。
5. 日本在中日戰爭期間,徵調少年從事生產戰鬥機的工作。


  西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後,臺灣、澎湖脫離日本殖民統治。
6. 高雄的龍蟠洞是日本人調派臺灣人所挖的防空洞。
7. 戰爭末期,親朋好友送別臺籍日本兵出征的合影。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年級 *
8 points
班級 *
8 points
座號 *
9 points
1.關於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不平等待遇,只有在教育方面比較明顯,政治方面臺灣人與日本人待遇相同,經濟方面則讓臺、日雙方人民自由競爭。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臺灣的知識分子在日治時期曾發動各種社會運動,追求民主自由。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3.皇民化運動推行「國語家庭」制度,鼓勵臺灣家庭整天講日語。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4.中 日戰爭後,日本政府開始在臺灣發展有關戰爭的工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5.為了配合戰爭,許多臺灣男子被徵召上戰場,造成數萬人喪生。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6.在「臺灣文化協會」的帶動下,許多政黨、聯盟團體紛紛成立。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7.在中 日戰爭期間,臺灣人民被強行徵派到中國、南洋等地作戰。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8.非武裝抗日的方式就是推展各種社會運動,以林獻堂、蔣渭水為先驅。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9.因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持續要求,迫使日本政府舉行了臺灣第一次的議員選舉。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0.日本政府鼓勵臺灣人民改用日本姓名,也是皇民化運動的推行重點之一。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1.日本政府不只控制臺灣米、糖、樟腦等賺錢物資,並制定法令協助日本人掌握大型企業。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2.日治時期的臺灣作曲家鄧雨賢創作望春風、雨夜花等歌曲,他曾經被迫改用日本姓名「東田曉雨」,這應該是受到「皇民化運動」的影響。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3.日治時期的女性受教權較清朝時期進步許多,臺灣女性有機會進入新式學校學習新知與謀生技能。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4.日本人在臺灣建立現代教育制度,提高識字率,也增加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5. 臺灣的國道 5 號定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以表示對蔣渭水先生的尊崇與追念。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6.日治時期,臺灣的原住民族兒童可以到「蕃童教育所」接受教育。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7.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想從事公職,只能擔任職位低的工作。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8.為了紀念日治時期從事社會運動,以非武裝抗爭的手段爭取臺灣人權益的蔣渭水,政府將國道 5 號定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19.日治時期,甘蔗收成後必須由規定的會社秤重收購。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0.林獻堂發動多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是日治時期社會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1.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改變信仰並到神社參拜。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2.中 日戰爭是日本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紛爭,對臺灣人民並無影響。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3.中 日戰爭期間,許多臺灣人被徵派去挖防空洞、建機場,甚至製造飛機。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4.日本人治臺期間,在教育、政治、經濟上提供臺灣人與日本人一樣公平的待遇。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25.日治期間,臺灣議會始終未能成立,也未曾舉行議員選舉。
3 points
Clear selection
Submit
Clear form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