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台灣的歷史05清帝國時期的農商發展02台灣與中國的貿易活動(選擇02)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年級 *
班級 *
座號 *
26. 臺灣自荷蘭在臺時期以來,對外貿易便相當興盛,臺灣的商人曾經在臺組織「行郊」這樣的商業組織,這類組織成立的目的為何?  *
4 points
27. 夢夢正在整理歷史重點,她寫下兩個重點,如附圖所示。依重點內容判斷,這個歷史主題為何?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28. 彰化縣某一港市有著名的「不見天」街屋。據說在清乾隆年間,此地郊商雲集,貿易發達,移民多數為經商之富家。這些商家為免買客夏日遭受炎陽、雷雨之侵,也為了運貨的方便,遂有建築不見天的構想。想要一見這具有特色的街道應到下列何地?  *
4 points
29. 清帝國時期,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採行「區域分工」,即互通有無的貿易方式,當時臺灣主要是將哪一產品運至中國大陸,以交換所需的日常用品?  *
4 points
30. 臺灣北部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呼,試以此語為線索,推測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發展有何特色?  *
4 points
31. 某電視節目介紹清帝國統治臺灣前期,臺灣尚未開港通商前的貿易史,以下哪一句說詞有誤?  *
4 points
32. 清帝國時期,臺灣與中國大陸因對渡而出現三大貿易港市,若想探訪其舊址,應前往下列哪些地區?  *
4 points
33. 清帝國時期,臺灣出現由商人組成的組織。有關此種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4 points
34. 附圖是彰化縣鹿港鎮的泉郊會館。請問:這座會館成立的目的為何?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35. 從「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說和稱為「郊」的組織的出現,可以從中得知當時臺灣的經濟情況如何?  *
4 points
36. 十八世紀前半葉,隨著商業的興盛,當時臺灣的進出口商或批發商為了滿足商業的需求,於是聯合組成「行郊」組織。請問:清帝國時期的「郊」應屬於下列哪一性質的團體?  *
4 points
37. 糖郊是由一群專門銷售蔗糖的商人所組成,如果從蔗糖的產地位置研判,下列哪個港口應該是聚集最多糖郊的地方?  *
4 points
38. 清帝國時期因為貿易量的增加,臺灣開始有「三大港口」名稱的出現。請問:以下何者不包含在三大港之內?  *
4 points
39. 家真正在整理歷史重點,她寫下兩個重點。重點一:這個組織可以依據貿易地點與貿易商品加以劃分;重點二:這個組織進行中國與臺灣之間的貿易活動。家真在整理的歷史主題為何?  *
4 points
40. 七年六班的學生演出歷史話劇,以清帝國時期的商人為劇中的主角。請問:下列哪個情節不符合史實?  *
4 points
41. 清帝國時期,臺灣設有與中國大陸對渡的港口。乾隆50年,喬巴打算從福建選擇一個港口渡海來臺,他不可能直接到達下列哪一個地區?  *
4 points
42. 「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了清帝國時期的重要三大城市外,也代表著臺灣整體的開發方向。關於這句話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
4 points
43. 附圖是文化局專員針對「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說明會所做的簡報,從簡報內容判斷,該計畫是要再造今日的何地?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44. 魯夫是在臺灣鹿港經營布料生意的商人,他主要的貿易地區是福建泉州。請問:魯夫最可能參加下列哪些商業組織? (甲)布郊 (乙)糖郊 (丙)鹿郊 (丁)泉郊  *
4 points
45. 臺北富商錢萬利常年往返臺灣海峽兩岸之間,他說:「我的祖先早在清朝時期就移民來臺,也常去廈門做生意,當時家族在臺南擁有大片的甘蔗田,製成蔗糖後再出售到中國大陸,常有人說臺南美食都是甜的,可能和出產蔗糖有關吧!」請問:錢萬利的祖先當時應該加入哪些商業組織?  *
4 points
46. 阿甲聽導遊介紹:「清帝國治理時期的鹿港有『三不見』——不見天、不見地、不見女人,你們看腳下踩的全是紅磚和花崗岩。船從鹿港出去,賣了米、糖到中國,回程再帶回生活所需用品,但這些東西重量太輕了,所以順便載石材當壓艙重物。」請問:當時從中國大陸帶回的用品最可能是什麼?  *
4 points
47. 鹿耳門是十七世紀鄭成功率軍登臺的地點,也是清帝國早期全臺唯一合法能與中國大陸對渡的「正港」,之後隨著兩岸貿易量日增,清廷又開放了哪個港口作為和大陸對渡通商的口岸?  *
4 points
48. 張三是福建泉州人,於乾隆年間渡海來臺,定居在中部鹿港一帶。關於他當時可能會有的生活經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4 points
49. 康熙54年建造的臺南水仙宮不但是當時商人的信仰中心,亦是府城郊商的議事中心。下列是清帝國治理初期,府城郊商們在水仙宮議事談話的內容,哪位郊商的說法有誤?  *
4 points
50. 以下是某書對臺灣的描述:「此時期臺灣居民不得與外國往來,而且統治者為了管制移民、稽查海盜,還限定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渡港口。當時臺灣所輸出的稻米幾乎全部銷往福建及其附近地區,糖則主要運銷華中、華北和東北。」此時期由負責上述貨物運銷的商人所自行組成的組織,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
4 points
Captionless Image
Submit
Clear form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