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程】現象學、存在思考與心理治療2020(已額滿,勿報名)
Sign in to Google to save your progress. Learn more
課程說明
西方心理治療學派眾多,除了最早的精神分析傳統與崇尚科學信念的認知行為治療外,也有著被稱之為第三勢力的意義治療(logotherapy)、存在心理治療(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如Yalom)、人本心理治療(humanistic psychotherapy,如Rogers)、以及晚近被總稱之為經驗取向治療(experiential psychotherapies),如Perls的完形治療(Gestalt therapy)以及Gendlin的聚焦取向治療(focusing-orientated psychotherapy)等。這些種種治療學派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它們的思想源頭是什麼?如果能夠掌握這些學派的背後理路,必然有助於心理治療的融會貫通。

本課程內容即在於介紹上述第三勢力心理治療療學派背後的思想根源與思路——現象學與存在思考。學員將獲得一個寬闊的視野來掌握種種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也就有了基礎來取捨或整合不同的心理治療技術。

除此之外,現象學與本土心理學構成了存在催眠治療的兩大基礎。瞭解現象學將有助於掌握存在催眠治療。

主題與內容摘要
◉1-1、胡塞爾的現象學還原:一種看事情的方式
觀看,似乎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會看,不是嗎?但你可能不知道,你以為的看其實都是遮蔽。你不相信?那麼,面對在你面前的個案,你不是一直看不到嗎?看不到讓你心慌,不是嗎?而你自己被看到過嗎?因此,現象學的看以及它所看到的,值得重視。然而,現象學的看,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此一關於「看」的學問會形成一項思想運動,席捲當代歐陸思潮,跨越到多門人文社會科學,包括心理學,繼而促發了存在主義、人本主義等的心理學的第三勢力,甚至成為後現代的濫殤?這堂課將呈現現象學的基本輪廓及其影響。

◉1-2、胡塞爾的現象學還原:案例討論與督導

◉2-1、海德格的存在現象學:什麼叫做活著?
存在,意指著人的「活」(existing; existence)。活著,極其普通,但卻是一件太過透明以至於令人難以理解的事。胡塞爾的現象學在海德格那裡成了一種方法去揭露/看到人們活出自己生活的方式(the way we human beings live our lives),也就認識到人如何活著。人們在朝死而生(being-toward-death)的存在時間性(existential temporality)之前感到懼怖而轉身沈淪到世界生活中去,這卻是我們認為的正常生活。那麼那個被稱之為憂鬱/抑鬱症的活著是什麼樣的存在樣態?那個被稱之為強迫症的活著是什麼樣的存在樣態?焦慮症呢?自閉/孤獨症呢?存在現象學讓我們去看到人們活著的種種樣態,也就讓我們可以瞭解到那是什麼樣的受苦。

◉2-2、海德格的存在現象學:案例討論與督導

◉3-1、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我們如何以身體活著?
現象學還原在梅洛龐蒂那裡揭示出人的活是具身的活(embodied being)。身體,在它成為解剖學對象(object/corpse)之前是活生生的身體(lived body)。知覺、運動、甚至精神分析所命名的宣洩(catharsis),都是身體的經驗現象,但生理學(physiology)只能讓我們從身體做為解剖學對象的層次來理解。問問自己,我們瞭解自己現在正在呼吸的身體嗎?到底我們如何以身體活著?截肢的人、自殘的人如何經驗自己的身體?華人文化裡的氣化的身體,又是什麼?此外,當代心理治療中許多「起而行」的形式,如心理劇以及舞蹈治療等,都可以在身體現象學中獲得根本的理解。

◉3-2、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案例討論與督導

◉4-1、沙特的「他人即地獄」:人與人關係的本質
當現象學來到法國,除了梅洛龐蒂開展了身體現象學外,更為世人所知的就是沙特的作品所啟發的存在主義。透過沙特〈存在與虛無〉(Being and Nothingness)一書中最突出的一個章節「觀看」(the Look),我們再次回到「看」此一主題,並考察它在人與人關係互動中的根本作用。華人社會被說是最重視關係與面子,也就最容易為人情關係所困。華人的心理受苦其實也正是關係中的受苦。到底人與人關係的本質是什麼?當他人看著我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個案看著我呢?當我看著個案呢?心理治療室裡的兩人關係,會不會就是沙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心理治療又將如何於這兩人關係中展開?

◉4-2、沙特的「他人即地獄」:案例討論與督導

◉5、實證論、後實證論、現象學心理學的知識論
學習現象學思考將對你的一般思考習慣形成挑戰;如果你受過科學心理學的訓練更會覺得格格不入。然而一旦你決定參與這項課程,就已經表明你在尋求一條不同以往的認識世界的道路。因此你需要知道在認識自己、他人與世界上自己選擇了什麼?離開了什麼?本堂課的目的就在於以簡明的方式呈現當代學術認識活動的知識論(epistemology)背景,讓你明確掌握自己的道路。此外,本堂課也將幫助你向別人說明你自己。因為一旦你對人與世界的存在方式發出疑問,走上探問存在的道路,你將遠離大眾的一般見解,甚至被後者質疑。然後為了更貼近來訪者的存在,為了在心理治療事業中前進,你不得不這樣做。因此,你需要能夠說明自己的語言。

◉6、現象學與心理治療思潮
像是繞道遠遊般,經過了胡塞爾、海德格、梅洛龐蒂以及沙特等現象學家的思想,我們終於回到本課程所承諾的種種心理治療學派思潮。或許這時我們可以明白,這不是繞道而是正途。我們不但可以釐清存在治療、人本治療、後現代治療等直接受到現象學思考影響的心理治療學派之間的關係,站在存在的基礎上,我們對精神分析、完形治療與認知治療等等會有更深的洞察。然而最後的問題是,我們能否從自己的經驗與學習中打造出適切於個案的心理治療?
日期
2020/02/08 (六),2020/02/09 (日),2020/02/15 (六),2020/02/16 (日),2020/02/22 (六)
注意:2/15(六)為補班日,請斟酌報名。本課程亦提供補課機制:1. 於之後開課免費補課 2. 線上看影片補課
時間
每日上午9:00-12:00,下午13:30-16:30,共30小時
地點
地點:YMCA台北婦女館大教室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01號3樓,萬華火車站出口大樓)
講師簡介
【李維倫 教授】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理事長

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師承臺灣人文科學心理學的先行者余德慧先生,李維倫教授關注臺灣本土心理療癒現象,聚焦於心理治療的核心原理,在學理與實務上創立了具本土性與普遍性的存在催眠治療。目前正進一步探究轉移存有狀態的經驗(experiences that alter states of being),並希望以此帶動臺灣人文臨床心理學的展開。

經歷:
台灣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主任
台灣東華大學心理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台灣長庚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

證照:
台灣臨床心理師特考及格

學術參與: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創會理事長
華人本土心理學基金會董事
報名資訊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1ryNjBoAYCKFjakBA

▎人    數:上限30人 (15人以上開班)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繼續教育積分申請中(若有學分需求請主動告知主辦單位)

課程費用
原價15000 / 九折13500 / 八折12000
 
符合底下四個條件之一者,打九折,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者,打八折。
1、本會會員。
2、開課前四週(2020/01/11)完成報名與繳費者。
3、兩人以上同行報名者。
4、在學學生(須將學生證掃描檔或照片email至本會信箱:existential.hypnotherapy@gmail.com)。
繳費方式與注意事項
▎匯款資訊:  
銀行:台灣銀行(代碼:004)
帳號:018001004709
戶名: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匯款完成後請於3天內,將帳號後五碼email至本會信箱:existential.hypnotherapy@gmail.com
※若已事先匯款完成者,可將帳號後五碼填寫在報名表單中,無須另行寄信回覆
※將於10個工作天內寄發確認信函至您的信箱

▎繳費確認、發票事宜與行前通知
A. 待確認完您的繳費資訊,我們將於10個工作日內以email回覆確認您已完成報名手續。
B. 收據將於課程當天提供(或課程結束後一個月內寄發)。
C. 開課前一周會寄發開課通知,若未收到,請來信確認。
D. 若因人數不足或天候因素取消課程,也將以email方式通知。

▎退費機制 
A. 2020年01月07日前取消報名,扣一成行政費用後將餘額全數退還,之後取消報名則不予以退費,敬請見諒。
B. 若主辦單位因人數不足或遇天候因素問題取消,將全額退費,不另扣手續費用。

▎注意事項 
※時數證明:完成本課程之學員將發給「專業課程I/2. 現象學、存在思考與心理治療」30小時證明。
※為尊重講師之智慧財產權,及其他學員隱私與權益,禁止錄影、錄音與攝影。
※本課程包含講演與演練,具連貫性,學員請儘量一次完成。若必須請假,可於下次開課時補課,惟以12小時內為限。
主辦與協辦單位
▎主辦單位 台灣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協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姓名 *
E-mail *
請務必確認mail填寫正確,以免錯失課程資訊。
連絡電話 *
服務單位/就學單位 *
職稱 *
繳納費用 *
會員身分 *
團報名單
轉帳帳號後五碼
若已事先匯款完成者,可將帳號後五碼填寫在報名表單中,無須另行寄信回覆
其他疑問或建議
Submit
Clear form
Never submit passwords through Google Forms.
This content is neither created nor endorsed by Google. Report Abuse -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